时间:2022-09-06 22:23:59 | 浏览:1459
“觉色敦煌 莫高精神——敦煌石窟艺术展”27日在甘肃省兰州市敦煌艺术馆开幕。展览呈现了有千余年历史的敦煌艺术,讲述了敦煌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历程。
《都督夫人礼佛图》复制品(段文杰临摹)。新华社记者 张玉洁 摄
敦煌莫高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公元4世纪至14世纪,莫高窟的营造千年不断。1944年,敦煌文物保护事业在废墟中艰难起步。历经近80年的接续奋斗,莫高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典范。
敦煌石窟艺术展展出的彩塑临摹品。新华社记者 张玉洁 摄
展览的第一部分系统展示了丝路历史和敦煌艺术,并设置了诸多互动性强的话题:莫高窟如何开凿,工匠如何分工,壁画为何变色……彩塑临摹品、数字复制壁画、3D打印的建筑模型、动画影片等,则让观众更直观地领略敦煌艺术的魅力。
这是敦煌石窟艺术展展示的彩塑制作步骤。新华社记者 张玉洁 摄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还对莫高窟最具代表性的唐代洞窟——第220窟进行了整窟复制。该洞窟壁画均为上乘之作。专家曾对洞窟进行整体搬迁,发现窟内有重层壁画,上层壁画绘于宋或西夏时期,下层壁画为唐代作品。
这是莫高窟第220窟复制洞窟。新华社记者 张玉洁 摄
展览的第二部分,主要呈现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后,几代文化工作者扎根大漠、开拓进取的历程。该部分展出了大量老照片,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化工作者破冰取水、耕作劳动的场景。
这是展览展出的敦煌研究院老照片组合(翻拍)
展览显示,经过近80年的努力,敦煌文物保护、研究、弘扬工作取得众多成果。壁画和土遗址保护技术,应用在西藏布达拉宫、新疆交河故城、山西永乐宫等文物保护上。有关专家学者还前往伊朗、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开展丝绸之路古遗址的考察和交流。
本次艺术展的一个场景。新华社记者 张玉洁 摄
据悉,该展览将作为敦煌艺术馆的常设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
“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让敦煌艺术走进千家万户,让更多人关注文化遗产保护。”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说。
记者:张玉洁
澎湃新闻记者 陆林汉 综合报道8月29日,“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对外开放。澎湃新闻了解到,展览从“经典敦煌艺术”“藏经洞专题”“1940年以来的敦煌艺术手法与精神”三大主题出发,展出复制洞窟8座,文物、临本、现当
11月28日,丝路名城甘肃敦煌迎来降雪天气,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银装素裹。 王嘉奇 摄图为银装素裹的莫高窟。 王嘉奇 摄 图为莫高窟雪景。 王嘉奇 摄 莫高窟周围一片白色。 王嘉奇 摄 图为莫高窟雪后景色。 王嘉奇 摄 图为莫高窟雪后景色。
编者按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8月13日给安徽黄山风景区工作人员李培生、胡晓春回信,对他们继续发挥“中国好人”榜样作用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在回信中说,你们长年在山崖间清洁环境,日复一日呵护着千年迎客松,用心用情守护美丽的
截止2021年年底,中国共有56处世界文化遗产。在这些众多的文化遗产中,有一处极其特殊而神秘,甚至因此而衍生出一门专门研究它的学科。它就是莫高窟。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很多人肯定都听说过,但未必去过
艺术宝库莫高窟、玉门关、悬泉置遗址,带您穿越千年时空,触摸历史脉搏。01莫高窟 带您穿越千年“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战略要点,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洞窟和石窟寺以彩塑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
作者:黄敬惟始建于公元366年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文明艺术的宝库,也是丝绸之路上不同文明交流交融的重要见证。在漫漫黄沙中,这颗世界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经受着风沙、湿度等多重考验。敦煌莫高窟官方虚拟形象“伽瑶”。游客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
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01莫高窟对面,是三危山。《山海经》记,“舜逐三苗于三危”。可见它是华夏文明的早期屏障,早得与神话分不清界线。那场战斗怎
策划:王坎 杨丽娟 强郁文 马晨雨设计:王宇峰(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7月10号,敦煌通高铁了,从兰州到敦煌8小时即可到达。这不啻为先进科技与经典文化的触摸、国之重器与文化圣殿的美好邂逅。虽然此时的敦煌早晚温差能差十多摄氏度,但6、7月份仍是敦煌旅游的最佳时间。高铁开入敦煌,莫高窟的神秘尊容好像更加容易面向公
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有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文化。然唐宋时期莫高窟修建达到一个高潮,这个高潮是如何形成的呢?笔者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