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2:37:55 | 浏览:71
这是4月18日拍摄的莫高窟窟区(无人机照片)。
在莫高窟,有一群年轻工作者,他们正值芳华,或受前辈感召,或为实现艺术理想,离开热闹的大城市,来到安静的莫高窟。“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是他们共同的感受,“传好接力棒”是他们共同的愿望,“择一事,终一生”是他们共同的信念。
他们和一代代莫高窟人一样,来到这里,留在这里,牵挂这里。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这是4月18日拍摄的莫高窟窟区。
新华社记者 杜哲宇 摄
4月19日,在莫高窟第231窟,杨金礼在修复出现病害的壁画。
杨金礼今年35岁,他2006年就来到莫高窟,从学徒做起,逐渐成长为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的一名壁画修复工作者。杨金礼每天都会和同事来到洞窟内“面壁修复”,通过专业技术手段解决壁画产生的起甲、空鼓、酥碱等病害,帮助壁画对抗时间的流逝。
2006年6月,杨金礼在布达拉宫参与壁画保护修复工作。
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4月19日,王娇在莫高窟第259窟做洞窟记录。
王娇出生于1988年,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7年来,她一直从事敦煌石窟考古报告的编写工作。她参与编写的《敦煌石窟全集》第二卷《莫高窟第256—259窟考古报告》,总计30余万字。而根据《敦煌石窟全集》编辑出版计划,这样的考古报告将要做100卷。
4月19日,王娇在办公室整理文字资料。
2019年11月,王娇在印度一石窟记录图像资料。
4月19日,在莫高窟第172窟,刘小同在对比临摹壁画的细节。
“90后”的刘小同是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的一名美术工作者,主要从事敦煌壁画的临摹、研究和创新工作。别人看来可能枯燥的“画像”,却正对他的胃口,画室就是家,除了画画,心无杂念。如今刘小同正和同事们一起,致力于完成莫高窟第172窟的整窟复原临摹,这项工作从2017年开始,预计到2023年结束。
4月18日,在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刘小同在画室内临摹作画。
4月18日,在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刘小同在画室内校对白描稿。
2021年6月,刘小同(右二)和同事一起参加文艺活动排练。
来源: 新华网
这是4月18日拍摄的莫高窟窟区(无人机照片)。在莫高窟,有一群年轻工作者,他们正值芳华,或受前辈感召,或为实现艺术理想,离开热闹的大城市,来到安静的莫高窟。“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是他们共同的感受,“传好接力棒”是他们共同的愿望,“择一事,终一
2019年11月,王娇在印度一石窟记录图像资料。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王娇出生于1988年,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7年来,她一直从事敦煌石窟考古报告的编写工作。她参与编写的《敦煌石窟全集》第二卷《莫高窟第256—259窟考古
这是4月18日拍摄的莫高窟窟区(无人机照片)。在莫高窟,有一群年轻工作者,他们正值芳华,或受前辈感召,或为实现艺术理想,离开热闹的大城市,来到安静的莫高窟。“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是他们共同的感受,“传好接力棒”是他们共同的愿望,“择一事,终一
长城,犹如一条横亘在中国北方辽阔土地上的巨龙,跨越千年,守护着一方水土。作为长城资源大县,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境内长城总长度达48013米,涵盖战国赵长城、汉长城、北齐长城、北周长城以及明长城等。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的雁门关。新华网 发如何让长
“鹿踏青川,绘典千年。”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壁画记载了千年历史而国漫作品《九色鹿》的原窟壁画也是莫高窟早期艺术品的代表作其洞窟形制与壁画作品充满着多方文明交汇下的独特风格今晚《闪耀吧!中华文明》跟随发起人陈坤和追光伙伴许丹睿一起解谜敦煌莫高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敦煌莫高窟官方虚拟形象“伽瑶”。游客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观看主题电影《千年莫高》。“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网站上的洞窟虚拟漫游效果图。始建于公元366年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文明艺术的宝库,也是丝绸之路上不同文明
游客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观看主题电影《千年莫高》。“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网站上的洞窟虚拟漫游效果图。始建于公元366年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文明艺术的宝库,也是丝绸之路上不同文明交流交融的重要见证。在漫漫黄沙中,这颗世界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敦煌莫高窟官方虚拟形象“伽瑶”。游客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观看主题电影《千年莫高》。“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网站上的洞窟虚拟漫游效果图。始建于公元366年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文明艺术的宝库,也是丝绸之路上不同文明交流交融
敦煌莫高窟官方虚拟形象“伽瑶”。游客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观看主题电影《千年莫高》。“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网站上的洞窟虚拟漫游效果图。始建于公元366年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文明艺术的宝库,也是丝绸之路上不同文明交流交融的重要见证。在漫漫黄
始建于公元366年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文明艺术的宝库,也是丝绸之路上不同文明交流交融的重要见证。在漫漫黄沙中,这颗世界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经受着风沙、湿度等多重考验。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数字化探索,为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传承开辟了全新
重播
作者:黄敬惟始建于公元366年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文明艺术的宝库,也是丝绸之路上不同文明交流交融的重要见证。在漫漫黄沙中,这颗世界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经受着风沙、湿度等多重考验。敦煌莫高窟官方虚拟形象“伽瑶”。游客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
始建于公元366年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文明艺术的宝库,也是丝绸之路上不同文明交流交融的重要见证。在漫漫黄沙中,这颗世界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经受着风沙、湿度等多重考验。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数字化探索,为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传承开辟了全新
【书评】原标题:洒向人间皆是善——读石钟山的长篇小说《芳华颂》潘凯雄石钟山的这部长篇小说新作一如既往选择的是军事题材,除少数地方有些许抗美援朝战争场面的回溯之外,其余背景就是和平时期,而且还是以改革开放后的大时代为主干,主要人物自然也离不开
横县欣欣向荣,发展加速。(黄长凌 摄)夏日的横县,连片棋布的茉莉花绿满山野,微风拂来,淡淡茉莉清香弥漫开来,花农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小茉莉做成大产业,横县茉莉花向八方游客展现别样风情,更以产业的浓墨一笔让横县美名随花香远飘世界。不只是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