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3 16:04:27 | 浏览:37
做为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的敦煌莫高窟,我们一点都不陌生。还记得在小学时,有一篇《莫高窟》的课文告诉我们: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座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一篇课文带给我们无限的期待,似乎我们此生都应该走一趟莫高窟。
西行敦煌,最大的期望自然就是“莫高窟”,但想要在每天只销售6000张的门票抢到一张还真的不容易,好不容易抢到票了,还得早早赶到景区,在门口排上半个多小时的队后,才能轮到自己验票。
好不容易验完票进到了候车大厅,本来在这里可以观看主题数字电影《千年莫高窟》、球幕电影《梦幻佛宫》,但是这里的讲解员实在是太忙了,我们的导游劝我们放弃观看,否则下一个讲解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有。
搭上了前往莫高窟的大巴。透过车窗,隔着一条早已干涸的河道,对面的沙丘崖壁上赫然出现密密麻麻的洞窟,这就是我们一直期待的位于宕泉河畔,鸣沙山东麓崖壁上的莫高窟。
宕泉河早已干涸,从候车大厅到莫高窟遗址这一路,公路两旁都是荒滩戈壁,遍地黄沙,寸草不生,一片荒芜,但在莫高窟这里却可以看到一片新绿,早已干涸的河道上也能看见几丛绿草。
洞窟右侧上方的山顶上有一座早已坍塌的佛塔,只剩下底层,当时问了下讲解员这塔到底是啥来历。也许她根本没听见,或许她也不清楚,我没有找到答案,倒是通过长镜头,可以看见这剩余的塔身上,好像还留有清晰的浮雕纹饰。
放眼四周,祁连山脉连绵不绝,形成很好的天然屏障,莫高窟就处于山脉围成的这个U形峡谷里,这或许就是莫高窟能经历上千年后依然能显露于地表,没有被黄沙完全湮没的原因吧。宕泉河东岸,已修复的舍利塔孤零零的耸立在祁连山支脉三危山脚下。
从停车场出来,跨桥正式来到莫高窟景区。有一个解释说,莫高窟这里曾经也是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直到清光绪时期,王圆簶道士来此重修道观时,才从其他地方移植耐旱抗风的杨树、榆树和柳树等树种,形成今日的莫高窟绿荫。
莫高窟前的几座别院此刻都关着门,假如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要不是王圆簶在这里重修三清宫(下寺),莫高窟的命运是否会怎样被改写。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从此莫高窟文化一直延续到元代才停止,并逐渐被冷落荒废,直到王道士无意中的发现才重见天日。再后来被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巧取豪夺,致使莫高窟文物大量流失海外。
曾经莫高窟南北长一千六百八十米,高五十余米,洞窟上下最多有5层,很多石窟门口都建有木质殿宇,有木栈道相连,因时代久远而损毁。今天景区用全新的水泥栈道连接各洞窟。
为了分流客流,为了保护洞窟内的文物,每张票只能由讲解员引领随意参观8个洞窟(好像我们只走了7个)。整个过程,讲解员的解说简单而单调,狭窄的洞窟根本容不了几个人,还没等后面的人进入,讲解员已经叫大家离开,然后是锁上洞窟的大门。
有幸能贴紧讲解员进入洞窟,也会因为洞窟内光线昏暗,还没来得及看清墙上的壁画,然后就在讲解员那中规中矩、乏味的解说中匆匆结束,匆匆赶往下一个洞窟。
一张门票,只能参观8个洞窟,或许景区也认为,对于普通大众,8个已经足够了。记得讲解员跟我们说了句很有意思的话:台湾的游客可能每年都会过来一次,有很多还是一年来几回,但国内的游客,基本是不会再来了。
游人的体温、呼出的二氧化碳、洞窟内的通风状态,都可能影响到窟内的文物。为了保护莫高窟里的文物,洞窟内都装有温度、湿度等探测仪器,任何一个指标异常,马上会通知游人疏散、撤离;那些不开放的洞窟,马上会有专人过来开门检查。
千佛洞,中国四大石窟、世界文化遗产,文章或纪录片中呈现出来的历史浩瀚工程,在这里全然无法感受到。面对这一幅幅可以堪称中华史上最伟大的画作,没有了精彩的讲解,就只好是内行看门道,外行凑热闹了。
漫长的期待,艰苦的等待,就换来匆匆的一瞥。国际国内对于这些石窟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要想知道每一窟的内容和来龙去脉倒不如到图书馆里一本书,呆在家里搜一段视频,不是每一个游客都适合到莫高窟。
近日,一则旅游博主拍摄敦煌莫高窟内文物的视频, 引发关注。视频显示,在某旅游博主个人主页,有三个关于敦煌之行介绍的短视频,其中“敦煌之行(二)”视频的43秒到45秒疑似窟内拍摄画面。有网友很气愤,“说了无数遍洞窟内禁止拍照 ,你怎么还拍。”
前言: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新人博主沙州刺史。从今天开始,我将陆续在今日头条发布敦煌历史文化及敦煌学的科普作品,请大家多多关注。本期是策划栏目“敦煌高僧”系列之一,讲述了莫高窟的最初开凿者僧人乐僔的故事。敦煌高僧系列之一:乐僔 公元366年,前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文章,还可点击右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敦煌:一个让每个中国人迷恋的地方,这里充满了各种传奇。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带领的考察团的工作。1908年,伯希和考察团从新疆进入敦
“鹿踏青川,绘典千年。”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壁画记载了千年历史而国漫作品《九色鹿》的原窟壁画也是莫高窟早期艺术品的代表作其洞窟形制与壁画作品充满着多方文明交汇下的独特风格今晚《闪耀吧!中华文明》跟随发起人陈坤和追光伙伴许丹睿一起解谜敦煌莫高
19世纪初,甘肃敦煌藏经洞的发现震惊了世界,那里有自十六国时期到元代等历代的佛教艺术,有无数的经书经卷壁画佛像,这就是世界上现在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圣地——莫高窟。可惜莫高窟藏经洞刚发现不久就被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等西方探险家骗走了大
来源:新华网新华社兰州7月13日电 题:莫高窟治水记——敦煌莫高窟致力防洪和饮水升级换代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坐落在大泉河畔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受大泉河滋养的同时,也不时受大泉河洪水的侵扰。记者近日在莫高窟采访了解到,这里的防洪标准已
做为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的敦煌莫高窟,我们一点都不陌生。还记得在小学时,有一篇《莫高窟》的课文告诉我们: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座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
莫高窟拥有大量的壁画、石窟、文物等,是全世界闻名的佛教艺术胜地。很多游客的西北的旅游,都会把莫高窟当做打卡点,但是很多游客去了之后,却会觉得“不值”!莫高窟每天只接待6000名游客,门票:200元含讲解费。貌似莫高窟门票价格就象股市一样,一
19日下午,正在甘肃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敦煌莫高窟,步行察看景区整体风貌,沿途听取莫高窟基本情况介绍,走进洞窟实地察看历史悠久的彩塑、壁画。看到总书记来了,正在这里参观游览的群众激动地欢呼起来,纷纷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主动走上前去,同他们
提到江苏,很多人能想到的就是经济实力发达,城市建设也很不错。而作为江苏的省会城市南京,则是一言难尽。虽然是六朝古都,而且这些年来GDP也已经超过了大多数省会城市。但是在省内,GDP超过不了苏州,屈居省内第二。因为上海苏州的存在,其他城市也对
‘
小时候读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感觉玉门关那里既偏僻又荒凉,没想到敦煌这块土地上却孕育出中国文化的独特艺术。敦煌在甘肃与新疆交界之处,是河西走廊最西的一个重要关口。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注定会有不同凡响的经历。从苻秦
你有没有曾经想过,未来50年到100年,敦煌莫高窟,这个记录这人类文明的地方,终将消失。很多人都知道莫高窟,总是说着“没时间”“有机会再说”,也许敦煌就在你犹豫徘徊间,逐渐消失在大漠黄沙中。这个在地球上延续着千年文明的地方,面对消亡,归为尘
“跟着边凡看世界”《甘肃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莫高窟与河南洛阳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