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敦煌莫高窟

2023-06-23 13:41:18 23

摘要: 敦煌与莫高窟似乎已经永远地连在了一起,敦煌,就是莫高窟,莫高窟,便也就是敦煌。莫高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首,其开凿于前秦,那正是苻坚大帝一统北方,着手准备迎请鸠摩罗什的时代。僧人乐尊途径敦煌,忽见三危山上金光闪闪,似乎有万佛涌现。僧侣的修行非...

敦煌与莫高窟似乎已经永远地连在了一起,敦煌,就是莫高窟,莫高窟,便也就是敦煌。

莫高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首,其开凿于前秦,那正是苻坚大帝一统北方,着手准备迎请鸠摩罗什的时代。僧人乐尊途径敦煌,忽见三危山上金光闪闪,似乎有万佛涌现。僧侣的修行非常讲究感应,乐尊认为这就是佛陀的指示,他应当在这里建立佛窟,供奉三世诸佛,于是他就在红色的岩壁上凿开了第一个洞窟。在这今后的岁月里。河西走廊不断第更换主人,但这些主人无论是鲜卑人、匈奴人、吐蕃人、党项人还是汉人,他们无一例外都信奉佛教,于是从僧侣、民众私力造窟,逐渐过渡到贵族、官府支持开窟,金主们经济实力雄厚,造像也越来越精美,数百年的营造,三危山也渐成了佛窟的世界。人们认为,开窟造像,功莫大焉,莫高的意思,就是没有什么比这个功德更高更大的了,因此这些佛窟的名字就取名为莫高窟。

莫高窟坐落在党河边上,为了保护石窟的壁画,每天参观莫高窟的游客限定为2万人,旅游高峰期也是一票难求。而且可以参观的洞窟也是随机轮换着,每天都是轮休开放,所以你究竟能看到些什么,就像是开盲盒一般。

随着科技的发展,敦煌研究院也开始采用电子影像的方式保存敦煌的壁画和雕塑,进窟参观前会有一场球幕电影,让你热身热身,就是数字敦煌的成果。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一切皆可数字化,现代科技,可以模拟出栩栩如生的影像,也可以模拟出难分真假的声音,甚至还能模拟出真实难辨的触感,在球幕电影宏大的屏幕中,让你身临其境,仿佛可以近在咫尺地触摸到莫高窟里的壁画和塑像。

在佛陀的教义中,我们生活的世界其实就是这样的一场逼真的电影。虚假的图像让我们以为看到了,虚假的声音让我们以为听到了。我们的五种感官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五条通道,而每条通道带给我们的感受糅合在一起,形成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感受,或者说,我们以为我们所见、所闻、所听、所感、所思、所想就是整个世界。可是,这个世界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物理学告诉我们,颜色只是物体反射光线的频率不同,被我们的视觉细胞感知为各种颜色,而物体本身不存在颜色,是我们自己赋予了这个世界的五颜六色。我们所见的物体的大小、形状也是同理,我们听到的声音、触到的冷暖、嗅到的气味、尝到的滋味,概莫能外。这个世界不过是我们的意识画出的图画,只是存在我们头脑中的一个美丽的幻象,这就是佛陀证悟到的,就是他想要告诉我们的。

敦煌的石窟与榆林窟极为相似,光秃秃的山壁上遍布大大小小的洞窟,为了石窟的保护,现在的洞窟都装上了洞门,不开放的时候统统都上了锁,远远看去,就像当年我们在陕北见过的一排排的窑洞。我们买的是A类票,可以参观8个石窟。我对壁画什么的是绝对的外行,除了觉得画得漂亮之外,也不知道该如何去欣赏,走马观花看一看,可是有三个窟却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首先当然是17窟,这是来敦煌莫高窟必看的洞窟。17窟,就是俗称的藏经洞。莫高窟之所以名闻遐迩,是因为藏经洞,而莫高窟成为“吾国学术史上的伤心事”,也是因为藏经洞。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莫高窟下层石窟群的最边上,有一处带红色屋檐的洞窟,看上去并不起眼,这就是第16窟。进入16窟,窟内颇大。在洞窟门口右手不远处,有一个一人高的洞门,从洞门望进去,里面空空如也,只在墙上留下青绿色的壁画,一位僧人盘坐树下,他的包袱挂在高高的树枝上。这个小小的洞窟,便是编号为17窟的藏经洞。

元代的莫高窟已经过了他的黄金时代,但更糟糕的是明代,嘉峪关以外尽被遗弃,莫高窟的开凿和维护便停止了下来,原本华丽的洞窟,渐渐地变成废墟。清代虽然重新将关外纳入版图,但是敦煌的辉煌不再,破败的石窟依然没有任何起色,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直到清朝末年,一位姓王的道士来到了这里,莫高窟的命运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王道士名叫王圆㯟,他从湖北千里迢迢从军来到了塞外的荒漠,他到来的时候莫高窟已经几乎成为了废墟。王道士为人谦和,整天笑口常开,人称“王阿菩”。他就居住在莫高窟内,王道士终日化缘试图修复莫高窟,但始终没有什么效果。时间就这样一年一年的过去,谁也不会想到,名不见经传王道士的命运与莫高窟永远联系在一起。

1900年,王道士偶然发现洞窟的一面墙壁上有一条细小的裂缝,敲了一敲,里面传来空洞的声音,于是王道士凿开了墙壁,一个堆满经卷和绢画的洞窟出现在他面前,这个尘封已久的洞窟,就是现在的17号窟。现在看来,这个洞窟里的物件自然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可是时间回到一百多年前,王道士却感到无奈和困扰。他向敦煌当地衙门汇报这个发现,可是颟顸的官员们却不以为然,置之不理。满窟的古卷对王道士而言,无疑成了一种额外的负担。

就在这时,西方的探险家斯坦因和伯希和等人先后闻讯赶来,希望购买这些古卷。王道士修缮莫高窟需要真金白银,而不是纸本画卷,思考再三,他将一部分藏品卖给了这些西方的探险者。这时的中国学者和政府有所察觉,要求敦煌地方官员将剩余藏品运送到北京,可是押运的官员和沿途官吏的贪污腐败,将其中精品据为己有,甚至有人将一卷经卷撕成两半来充数。运送至北京后,正值清末民初的大变局,部分藏品流失毁损,甚至被当废品卖掉。而伯希和等人购买的敦煌藏经辗转到了海外,却引起高度关注,研究之风蔚然而起,最终敦煌学成了一门国际显学。

藏经洞的风云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在这个故事里谁是谁非?王道士一直以来被当做卖国贼、汉奸,把国宝贱卖给了外国人,他的形象一直是猥琐而奸猾的。可是回头看看王道士,这位莫高窟里的穷道士,他发现藏经洞后也曾向衙门报告过,可是有谁搭理过他呢?现在推崇备至的国宝,当年在他眼里就是普通古书古画,他卖掉的钱财也没有用于个人挥霍,而是全部用在了莫高窟的修缮上,王道士只是蚂蚁一样的小人物,他能否承担得起这样的历史骂名呢?

斯坦因、伯希和被认定为帝国主义走狗、文化窃贼,可他们是付钱从王道士那里买来的书卷,并非用暴力抢夺而去。说他们是不等价交换,可是在王道士眼里的经卷就是这个价码。被他们带走的经卷在海外得到了比在国内更好地研究保护,他们让敦煌走向了世界。站在全人类的角度,他们是盗贼还是英雄呢?敦煌古卷去向海外好还是继续留在敦煌洞窟里好呢?流失的经卷躺在国外的博物馆里有人痛心疾首,可是在中国人手里毁坏损失就不让人痛心疾首吗?莫高窟一直都只是破破烂烂的荒漠洞窟,百余年来无人问津,可是随着敦煌学的流行,莫高窟变成了人人瞩目的艺术圣地,这是谁的耻辱,这是谁的幸运呢?

是非成败都只是评论者的爱憎好恶而已,谁对了,谁又错了?只剩下王道士的灵塔留在党河路边,西风斜阳,冷冷地看着这个世界的无常变幻。

第二个让我记忆深刻的洞窟是267窟,这一窟是极小的一窟,貌不惊人,为何它能让我记忆深刻呢?因为九色鹿就藏在这一窟里。

如我年龄一般大小的人大多都曾经看过《九色鹿》这部动画片,这是上海美术电影制品厂1981年的作品,根据佛陀的本生故事改编而来。佛陀成佛的道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也经历过在六道里的沉沉浮浮,上过天堂,下过地狱,也当过畜生,他说他自己仅仅是累世以来当过白狗而遗留下来的尸骨,也足以布满整个大地。三十三大阿僧祇劫啊,成佛之路漫长而艰辛。佛经中记述佛陀前生的事迹,就称为本生故事。

九色鹿的故事讲述佛陀的一世,转生为有九色光芒的鹿王。他救了一位溺水的捕蛇人,但捕蛇人在高官厚禄的诱惑下,将鹿王的踪迹向国王告密,引来国王军队对鹿王的围猎。后来鹿王向国王吐露了实情,捕蛇者羞愧难当溺水而亡。

鹿王本生的故事被绘在洞窟的最里面,没有光源,难以看清,所以被复制了一份放在洞口供人们参观。动画片本来就是借鉴了敦煌壁画的画风,所以整个壁画就像是不会活动的动画片,人物造型、故事情节、场景设计几乎和动画片一模一样。壁画并非采用传统的中原绘画风格,而是采用西域技法,褐色线条勾勒外形,外形清柔,再用白色点缀高隆之处,深黑的眼圈,粉白的双颊。有意思的是壁画并非传统的连环画表现方式,从一端阅读到另一端,而是故事情节从两端从中间发展,图画的中间才是故事的主题和核心。

告密者似乎从古至今从不见绝迹,从遥远的佛陀前世,到现在社会,甚至到同样遥远的未来,告密者都不会消失。之前提到才华横溢的王维,不正是被同僚告密而被贬出京城吗?一代文豪苏轼,不也是告密者的功劳,才会被远迁儋州吗?告密者之所以存在,一则是告密会带来的额外收益,二则是人与人之间有秘密的存在。据说未来科技高度发达,人们之间不用再以语言交流,可以直接读取彼此的意识,这样所有的人意识连接在一起,每个人的思想都是透明的,也就没有秘密可言,当然也就没有秘密可供出卖了。到那个时候,告密者是否会真正消失呢?

看到鹿王本生的壁画,脑袋里总是浮现出小时候趴在床上看动画片的样子。小时候人很单纯,眼中的世界也很单纯,每天的日子过得自然也单纯,整天无忧无虑,不用为衣食住行操心,也不用为五斗米烦忧。慢慢长大了,见到的世面多了,眼界开阔了,心却慢慢关闭了,整个世界仿佛被蒙上了一层灰尘,渐渐地也没那么简单纯净了。自己变得不纯洁,看什么都觉得不纯洁,自己被垢染了,却说自己变成熟了。道家说修心最终要修回赤子之心,要回到婴儿的状态。佛陀也说,心清净了,世界也就清净了,娑婆世界当下即是极乐净土。他们说得都对!

最后一个印象深刻的石窟是96窟—北大像。北大像是弥勒佛的坐像,高达35.5米,约有12层楼那么高,正好是乐山大佛的一半大小。弥勒佛造像没有采用跏趺坐的坐姿,而是双腿垂坐,与乐山大佛坐姿相仿,据说这表示弥勒菩萨随时做好准备,起身救度众生的意思。造像一手竖直施无畏印,一手平摊施与愿印,着僧衣,披袈裟,目光平视,表情肃穆。这种庄严造像与我们平时在庙里见到的那尊嘻嘻哈哈的弥勒佛完全不同。

胖胖的弥勒佛来自元末布袋和尚的传说,所以袒胸露乳,笑口常开。而佛经里的弥勒菩萨却是一生补处的授记佛陀,现在他还在兜率天内院讲经说法,待他这一生命终,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灭尽后,他就会下生成佛,龙华会上普度众生。未来弥勒世界是相当的美好,环境优美,香花软草遍布大地,人寿极长,可以达到八万四千岁,衣食无忧,生活安详,社会稳定,远离刀兵劫难。这样美好的世界自然是人人向往的,所以也有人把弥勒菩萨称为佛经中的救世主。对了,基督教里的救世主称为Messiah,中文音译为弥赛亚,而弥勒在梵文中的读音为Maitreya,音译为弥陲亚,巧不巧呢?

弥勒世界与现实世界反差巨大,对弥勒世界的向往形成了弥勒信仰,唐朝时期弥勒信仰席卷了整个中华大地,巾帼不让须眉的则天大帝正是弥勒信仰的信徒。在她当政的时代,出现了许多以她的相貌为蓝本的弥勒造像,据说这尊北大像也是其中之一。则天大帝是个虔诚的佛徒,传说她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下世脱离女生,转生为男,她撰写的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从这偈颂来看,武则天对佛法的理解深度,她的气度格局,远远超过转生为男这样的狭小愿望。

北大像外面建有楼阁为造像遮风避雨,这楼阁高45米,通体艳红,呈梯形分布,一层一层逐渐缩小,这便是敦煌莫高窟标志性的建筑--九层楼。不过从九层楼的正面望去,只能看到七层,要从较远的地方数去,方能勉强看到顶端两层的飞檐。这造型与石宝寨的外观很相似,不过九层楼的格局远较石宝寨为高,更为精美。

敦煌莫高窟,石窟、壁画、雕塑,无一例外地展现给我们的是祥和的佛国,可是深入地了解莫高窟的前世今生,无论是曹议金还是王道士,背后仍然是一片争议和斗争,每一寸壁画的后面,似乎都写满了世间的欲望和渴求,人们都渴望安详宁静,可是面对功名利禄,酒色财气,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不动如山呢?安得世间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