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敦煌,这个留存在大西北上千年的天然博物馆,至今仍然通过这些遗留下来的敦煌壁画们在茫茫沙漠中讲诉着千年的故事。而这些精美的敦煌壁画到底具体在讲什么呢?这便是我们这篇文章要聊到的。✦正如我们第一篇视频里所讲的:敦煌莫高窟的一些洞窟的并不是用来居...
敦煌,这个留存在大西北上千年的天然博物馆,至今仍然通过这些遗留下来的敦煌壁画们在茫茫沙漠中讲诉着千年的故事。
而这些精美的敦煌壁画到底具体在讲什么呢?这便是我们这篇文章要聊到的。
✦
正如我们第一篇视频里所讲的:敦煌莫高窟的一些洞窟的并不是用来居住,而是僧人用来修行用的。
而僧人修禅时需先观像,据说观像就像见到佛一样。为了满足这种修行观想禅定的需要,所以早期他们就依照佛经的记载,在石窟的壁上描绘了佛陀各种各样的故事。
我们大家都知道佛家讲究前世今生,意思是说我们有好几世,而每一世都不同。在这点上佛陀也是一样的。那么他的前世都累积了什么修行呢?
其实佛的修行简单说来就是:不断地“舍身”,牺牲自己做善事的过程。佛陀之所以能成佛不是机缘巧合,也不是他真的菩提树下修行就能成佛的,而是经过无数个前世,经过累世的修行,才在今生修道成佛……
✦
这里头有这么一个故事特别让人印象深刻:
“
据说,某一世佛陀投生为印度的一个国王摩诃罗陀的三儿子,名叫萨埵那。
那一天他和哥哥们在森林中游玩打猎,到了一个悬崖的边缘,萨埵那大概很好奇悬崖底下是什么样子,就爬在悬崖的边缘往下看,忽然大叫一声,他发现有一只母老虎,还有七只小老虎。母老虎非常非常虚弱,七只小老虎就趴在妈妈的身边想喝奶,却没有奶水。
然后萨埵那就跟哥哥们说了一句话:“有没有人愿意这个时候从悬崖跳下去,把自己的身体喂给老虎吃”。
听到这里大家肯定和萨埵那的哥哥们一样被吓到了!我们一般知道的都是老虎吃人,武松打虎,从来没听过把自己喂给老虎吃的。而且他还真不是说说而已,是真的从悬崖跳下去,把自己的身体喂给老虎吃。不过他这一跳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这个“舍身”并没有因此完成:
据说,萨埵那一个不小心跳歪了,离老虎们还有一段距离。可是他受伤了过不去,老虎也没力气过来,他们就这么对视着……最后他拿树枝刺破自己的血管把血引到老虎面前,让老虎们先喝点血有力气了才过来把他给吃了个精光!
”
✦
这个故事乍一听有点暗黑童话的韵味,跟我们理解的世界似乎不太一样。但这就是佛经过累世的修行过程。
除了“ 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之外,敦煌壁画里头被画得最多佛的前世故事还有听着就肉疼的“尸毗王割肉喂鹰”:
以及九鹿王的故事……
通过累世的修行,佛陀终于在我们熟悉的悉达多太子这一世成佛了。
所以接下来敦煌壁画就通过80多个情节的佛传故事,来讲释迦摩尼从出生、成人、出家、苦修、悟道、说法乃至涅槃的故事。
《白象入梦》莫高窟第329窟 (临)
步步生莲
降魔变
这些讲述佛的前世和今生的故事,就是佛教故事里主要的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
除此之外,敦煌壁画里有一类故事不属于这两类故事范围:一般是讲佛的500罗汉:有群500人强盗团伙在一次意外中变成500个瞎子,最后受到佛的点化成为500罗汉。这类关于“前因后果”的故事,我们称之为因缘故事。
本生故事,佛传故事和因缘故事是三类在早期的敦煌壁画里被描绘最多的题材。
✦
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壁画上除了这些传统的佛教故事,还出现了“经变画”。这听起来可是一个专业的术语,那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就是把将某一部或者几部有关佛经之主要内容组织成首尾完整、主次分明的大画的“变相”。简单来说,就是把佛经中的内容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毕竟当时识字的人那么少,比起不好理解的经文,这种画成连环画的内容让更多人容易理解佛经。这与西方的圣经故事的绘画的产生是一样的。
而这样的需求和意识早在南朝时就已经出现,而到了唐朝更是主要以经变画为主。
《观无量寿经变》
那么莫高窟里的经变跟早期的佛教画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大气宏伟,而且颜色极其鲜艳,而且跟早期传统的佛教故事不同,这里面穿插当时人们的宴会,行医,商旅和农耕等各种生活场景。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更可贵的是连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也得到生动的体现。
其中最有趣的就是西方净土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西方极乐世界。在以前的人的想象中西方的极乐世界,表现在壁画里一般就是:
以我们熟悉的弥勒佛为中心,然后两旁坐着观世音和大势至两位菩萨已经其他圣人:
在他们的身后是各种宫殿阁楼,上面还有飞天
而整个构图的下方,有个池名为“七宝池”有莲花,鸳鸯,还有宝台上的乐工舞伎,整个就是上演一出宫廷歌舞。
这是当时画匠想象的西方极乐世界,但与其说是极乐的佛国,还不如说是人间帝皇贵族生活的再现。不论是最上方的飞天,还是台上的乐舞,甚至是那些琼楼玉宇建筑,都是现实生活里的真实写照。
莫高窟 172窟
✦
敦煌莫高窟,735个洞窟,4万多平方千米壁画,内容涵盖佛教尊像画、世俗人物画、历史故事画、世俗生产生活场景、历代名物、山水风景画、图案等等。想必能绘制出如此大量且精致的画的艺术家一定是想当了不起的人吧?
然而让人失望的是,在敦煌文献中,这些伟大的艺术家们从来只被用画匠或画工所指代。这些来自民间,社会地位并不高的画匠,很可能常年居住在阴暗潮湿的洞窟里,只为了方便作画。
也许因为这些画师们熟知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才使他们在创作时能巧妙地把佛国的空灵与人间的真实融为一体,为神祕的佛教壁画增添了世俗社会色彩。但比起这些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赫赫声名的辉煌的壁画,这些伟大的画匠难道不需要被历史铭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