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苏博再现“最早莫高窟”,直面张大千常书鸿临摹

2023-06-23 15:20:50 22

摘要: 重播 ...

常书鸿 临摹北魏鹿王本生图卷(局部) 敦煌研究院藏

苏州博物馆馆长谢晓婷现场介绍“此心归处——敦煌艺术临摹与精神传承艺术展”。

1987年,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艺术圣地,敦煌莫高窟成功申遗,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一共有六条,只要满足其中的一条,就满足申请条件,而敦煌莫高窟六条标准全部符合。像莫高窟一样,六条标准全符合的文化遗产,全世界仅有两处:分别是莫高窟和威尼斯。正如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所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此心归处——敦煌艺术临摹与精神传承艺术展”现场

“本次展览是继‘海棠独香——大足石刻的发现与传承’之后的又一次‘世界文化遗产系列’的主题活动。商借敦煌研究院、四川省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苏州图书馆等单位116件/套珍贵书画文物与文献,联合主办此项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盛宴,让‘敦煌精神’浸润人心,引发当代人思考面对自身文化应该承接的使命。”苏州博物馆敦煌展内容策展人王振现场导览介绍。

“此心归处——敦煌艺术临摹与精神传承艺术展”现场

“此心归处——敦煌艺术临摹与精神传承艺术展”现场

展览中展示的敦煌壁画,涉及故事画、经变画、尊像画、供养人像、装饰图案等各种类型,涵盖复原临摹、现状临摹、整理临摹等不同技法。画中的每一根线条,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敦煌守护者的青春,他们通过手中的纸和笔与古人对话,探索敦煌艺术之美,让人近距离领略佛祖千年的慈目和飞天动人的身姿。这其中包含的文化穿透力和艺术生命力,非融合再生与现实关怀而不能,这也是敦煌艺术的时代精神。

“此心归处——敦煌艺术临摹与精神传承艺术展”现场

“此心归处——敦煌艺术临摹与精神传承艺术展”现场

“此心归处——敦煌艺术临摹与精神传承艺术展”现场

艺术上的“苦行僧”们

展览由一幅张大千的自画像拉开序幕。张大千一生曾画过许多幅自画像,此幅画作是其敦煌归来后,暂住成都昭觉寺时戏写后赠予友人。张大千以书法入画,运用洗练概括的笔墨描绘出自己的精神风貌,形神兼备。

张大千 1945年 纸本水墨 32.3cm×19.9cm 四川博物院藏

张大千先生(1899—1983)是国内第一个到敦煌的艺术家,也是第一个将敦煌艺术大规模介绍给世人的艺术家。作家高阳对他评价说:“张大千在敦煌是艺术上的‘苦行僧’,精神上与玄奘西域取经有相通之处,表现了他的勇气、毅力及对艺术的虔敬。他在敦煌两年有余的生活之本身,便是一大成就。”张大千临摹敦煌莫高窟、榆林窟壁画共计276幅,多为绢画、纸本设色的中国画,涉及故事画、经变图、尊像画、供养人像、藻井装饰图案等多种题材。

1943年,张大千在敦煌榆林窟第十五窟甬道内临摹

1941年春末至1943年的两年零七个月的时间,张大千一行完成了包括莫高窟309个编号、西千佛洞19个编号、榆林窟29个编号、水峡口6个编号在内的大批敦煌石室的测量、考察和记录,不仅是国人中全面系统实地调查、记录敦煌石窟内容的先行者之一,也堪称敦煌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奠基人。张大千之子张心智、侄张比德,门人肖建初、刘力上,友人谢稚柳,画家张宗慰,油工窦占彪、李复,喇嘛画师昂吉、格朗、三知、夏吾才朗、杜杰林切等人先后参与到临摹敦煌壁画的工作中。贯穿张大千先生不同时期的艺路历程,临摹敦煌的经历,使大千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极大变化,笔下的敦煌,其艺术魅力也影响了包括段文杰、史苇湘、潘累兹、李承仙等在内的众多有志青年的人生道路,引发世人对敦煌瑰宝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热爱与追求,有传承之功。

临摹五百强盗成佛图卷 张大千 1941-1943年 莫高窟北周第296窟 绢本设色 四川博物院藏

常书鸿先生(1904—1994)是“敦煌人”的代表,名不虚传的“敦煌守护神”,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敦煌。1935年,常书鸿先生在巴黎塞纳马恩省河畔,看到了法国人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看到了吉美博物馆收藏的敦煌藏经洞出土的绘画作品,为之惊叹不已。使他感到有责任回到祖国,继承和发扬敦煌的伟大艺术。他放弃所有,投身于沙海之上的敦煌,建立起“敦煌艺术研究所”。

常书鸿 临摹北魏鹿王本生图卷(局部) 敦煌研究院藏

常书鸿 临摹北魏鹿王本生图卷 敦煌研究院藏

常书鸿 临摹北魏鹿王本生图卷 敦煌研究院藏

常书鸿 临摹北魏鹿王本生图卷 敦煌研究院藏

常书鸿 临摹盛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局部) 敦煌研究院藏

常书鸿 临摹盛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 敦煌研究院藏

常书鸿在莫高窟工作

继承中华优秀传统艺术,创造出新时代的艺术,可以说是常书鸿先生投身敦煌艺术事业的初衷。此次展出的临摹壁画不乏北魏第257窟《鹿王本生》、第217窟《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等临摹精品,代表了常书鸿先生早期临摹工作的成就。在工作之余,他更是走进敦煌及西北地区采风写生。《敦煌莫高窟四月初八庙会》《三危山的傍晚》等写生作品,表现了艺术家对敦煌的深厚情感。

段文杰 赵俊荣 临摹盛唐都督夫人礼佛图 敦煌研究院藏

段文杰(1917—2011)是画家、美术教育家、敦煌学专家。他扎根敦煌大漠六十年,被誉为“大漠隐士”。1944年,段文杰先生因在重庆排队观看“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后,被其艺术魅力吸引来到敦煌。他临摹了大量敦煌壁画,总结出壁画临摹的标准、要求与方法,如此次展览展出的《都督夫人礼佛图》,是段文杰先生经过研究,现场复原临摹了此图,之后的临摹作品也是在其临本基础之上的临摹画作,对后辈艺术家的临摹工作给予启迪。此画堪称莫高窟保存至今最为庞大宏阔的一幅供养人像。“今天我们再去敦煌130窟,你会发现这张壁画已经完全面目全非,看不出任何东西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段文杰先生是在给这幅壁画续命。”王振说。

临摹盛唐都督夫人礼佛图(局部)

段文杰通过临摹致力于敦煌艺术研究,在其倡导和主持下,陆续出版了几十卷敦煌研究的相关文集与图录。此外,《敦煌研究》期刊亦成为国际敦煌学的重要载体,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和几位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一样,还有许多艺术家临摹敦煌壁画是对敦煌艺术的执着追求,他们全身心地徜徉在敦煌艺术的王国里,把完美再现古代敦煌艺术之美、古代敦煌艺术之神韵作为己任。

1:1复制北凉275窟,身临其境“走进”莫高窟

展览还从敦煌研究院引进了敦煌最早的石窟之一、北凉三窟中最大的275窟的复制窟,观众可以沉浸式体验经典的1:1数字化、高保真、复制艺术窟,身临其境地走进敦煌莫高窟。

275窟复制窟

此窟建于十六国晚期的北凉时期,是莫高窟现存时代最早的洞窟之一。洞窟形制独特,为纵长方型盝顶殿堂窟。窟顶中央的平棋图案和人字坡上的檩、椽结构皆以绘塑结合的手法表现,象征传统的木质结构。正壁中央塑弥勒菩萨,双腿呈十字交叉,坐于双狮座上。苦萨像体量高大,挺拔雄健。

头戴化佛冠,曲发披肩,胸佩璎珞,肩披长巾,腰系长裙。面相丰圆,神情平和、单纯而超然,显得圣神而庄严,呈现出浓郁的西域风格。用贴泥条和阴刻线的手法表现出衣服的褶皱和起伏,极具节奏感和装饰趣味。

275窟复制窟 弥勒菩萨

275窟复制窟

南北两壁上段对称开龛,西起第一、二龛为阙形方龛,第三龛为圆券形双树龛,龛内分别塑交脚菩萨和思维菩萨。南壁中段绘佛传之出游四门故事,表现悉达太子遇见老人和沙门的场景,其余不存。北壁中段并列绘五幅本生故事画。故事画构图简练紧凑,皆表现主人公自我牺牲,救度众生的精神。画中景致和人物不分远近平列铺陈,主人公被有意放大,使其形象更加突出。人物的形象、服饰、晕染皆明显受西域艺术影响,风格质朴浑厚。

阙作为中国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礼仪性建筑,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将汉阙与佛龛相结合来表现弥勒菩萨所居住的兜率天宫是此窟首创,并在敦煌北朝石窟中多次出现。可是,这一形式在内地诸多石窟中却鲜有发现,颇为耐人寻味。

“此心归处——敦煌艺术临摹与精神传承艺术展”现场

“此心归处——敦煌艺术临摹与精神传承艺术展”现场

“此心归处——敦煌艺术临摹与精神传承艺术展”现场

“此心归处——敦煌艺术临摹与精神传承艺术展”现场

展览最后的敦煌学与文献版块中,数字藏经洞与叶昌炽《缘督庐日记》原稿本首次合璧展示,以“藏经洞专题”展示敦煌学的博大宏阔。其中,叶昌炽《缘督庐日记》首次记录了敦煌藏经洞发现的确切年份(光绪三十年九月初七日条),是目前仅见的敦煌藏经洞的最早记录的原始文献资料。

“此心归处——敦煌艺术临摹与精神传承艺术展”海报

“此心归处——敦煌艺术临摹与精神传承艺术展”海报

据悉,此次展览展期为3月25日—6月25日。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