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3:58:11 | 浏览:15
普窟门票238元,可以看8个窟,一进莫高窟看两场电影,普及历史知识,张骞出使西域,旋转影院讲解“莫高窟”壁画,工艺,故事,再参观。有深度喜爱者,先参观普窟后,可选特窟,这些窟的绘画工艺故事讲解,更专更精更有意思,像这些是看一眼少一眼,喜欢的趁早!
敦煌莫高窟参观人数20~25人一小组,一个讲解员。摆渡车+观影+8个普窟(固定窟,盲盒不确定),参观时间近4个小时。
本次参观普窟:16(固定),17(固定),96(固定),148,328,329,254,112
莫高窟第16窟(晚唐)
莫高窟第16窟为现存的大型洞窟之一,建于唐大中五年至咸通间(851~867),窟主为晚唐河西都僧统洪辩法师,洪辨俗姓吴,故此窟旧称“吴僧统窟”,也叫“吴和尚窟”。
敦煌纪录片截图:莫高窟16窟
中心设马蹄形佛坛,坛上共九身塑像,一清代涂改的宋朝佛像,二弟子,二协侍菩萨,四供养菩萨。覆斗形顶,窟顶为西夏浮塑贴金的四龙团凤藻井,四坡为贴金棋格团花图案。
高窟16窟窟顶(图片来自网络)
四壁的壁画为重层,表层西夏所绘千佛壁画,千佛一面。洞窟中大量使用沥粉堆金手法,在面部、身体等部位大量涂金,以求图案呈现立体效果。千佛壁画在敦煌壁画中的所占比例很大,有壁画的492个洞窟中,343个洞窟中都有千佛图像。因此,莫高窟在民间也被称为千佛洞。俗话说:“西有千佛洞,东有万佛峡”。
【总结】覆斗形顶,古时装米用的“斗”,上小下大形,当时我还请教了讲解员,四坡面是什么花纹,他说是棋格纹,用沥粉堆金呈现立体的效果。
下图为敦煌壁画穹顶与藻井建筑图案
敦煌博物馆图:壁画中的建筑之美(来自手机拍摄)
下图为敦煌壁画供养人图
敦煌博物馆图:丝路面孔(来自手机拍摄)
莫高窟第17窟(晚唐)
第17窟即为举世闻名的敦煌藏经洞,入口位于16窟甬道北壁,原为唐河西都僧统洪辩之影窟。主室覆斗形顶,西壁嵌有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洪辩告身碑。北壁前设泥床,床上晚唐塑洪辩影像。
敦煌纪录片截图:莫高窟17窟
1900年,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洞内藏有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14世纪的各种历史文本、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可惜当时清朝国力衰弱,大部分藏经洞文物被外国探险家掠夺而去。之后,世界各地学者争相开始藏经洞文物研究,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敦煌学。
【总结】推荐看“河西走廊纪录片”和“敦煌纪录片”,更深入了解17窟历史。
莫高窟第96窟(初唐)
九层楼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高45米。走入九层楼,即莫高窟第96窟,里面有一座巨型弥勒佛像,唐代称其为“北大像”。大佛高35.5米,两膝间宽度12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世界第一大室内佛、世界第一石胎泥塑,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世界第三大坐佛,始建于公元695年,采用石胎泥塑的方法制作而成,也就是先在崖壁上凿刻成大体石胎轮廓,然后用草泥垒塑,再用麻泥细塑,最后用色料着彩。大佛面形丰圆,眉目舒朗,着波形肉髻,显示出典型的初唐样式。
敦煌纪录片截图:莫高窟96窟
敦煌纪录片截图:莫高窟96窟
莫高窟标志性建筑9层楼(来自手机拍摄)
考古专家1999年在这个洞窟发现窟内地面有许多的柱眼,经研究,这些柱眼就是架穴,是唐代雕刻佛像和敷泥彩绘时搭建木质脚手架的支撑点,总共有26处。
【总结】莫高窟第一大佛,世界第一大室内佛、世界第一石胎泥塑,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世界第三大坐佛。
莫高窟第148窟(盛唐)
敦煌莫高窟的第148号洞窟是涅槃窟的代表。在长形券顶的洞窟主室中,释迦牟尼右卧于佛坛之上。涅槃是梵语的音译,意为“灭”,即佛的肉身虽已入灭,但精神却达到了一种不生不死、永不轮回的境界。涅槃是佛教徒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佛坛之上,释迦牟尼头南脚北,面向东方,右胁枕手,累足横卧。他双眼半闭,神情如入睡般安详。窟顶上经变画中千佛举哀,释迦牟尼身后的弟子、天人、各国王子和菩萨更是手捂胸口,泪眼婆娑,有的甚至捶胸顿足,嚎啕大哭。在涅槃像周围,分布于南、西、北三壁的是《大般涅槃经》的连环经变画,描绘着释迦牟尼佛入灭前后的历史和神话故事片断。
敦煌纪录片截图:148窟涅槃窟独有的样式
敦煌纪录片截图:148窟长达三个壁面的经变画
【总结】148窟涅槃窟的代表。
莫高窟第329窟(初唐)
建于初唐,五代、清重修。主室为覆斗形顶。藻井为莲花飞天井心。中心绘莲花组成的大团花,花心呈五色法轮状。周沿各层绘云纹忍冬、花卉、三角、垂幔,四披各绘伎乐天3身,环绕藻井,同向飞行。下绘千佛。西壁开一佛龛,佛龛内佛及弟子、菩萨的塑像为清代重塑,壁画基本是初唐原作。其南北两壁为变画。佛龛内壁画尤为精美。讲述了“乘象入胎”和“夜半逾城”的故事。
数字敦煌截图:莫高窟329窟
数字敦煌截图:莲花飞天井心
数字敦煌截图:乘象入胎
乘象入胎讲的是:传说两千多年前喜马拉雅山脚下有一个十分富饶的国家——迦毗罗卫,其国王净饭王是释迦族的首领,妻子是摩耶夫人,他们婚后一直没有儿子。有一天摩耶夫人做了一个梦:梦中她在菩提树下乘凉,突然一朵洁白的云自远方飘然而来,云端站着一头大象,一菩萨骑在大象背上,头戴宝冠,饰璎珞。摩耶夫人看着菩萨心里一阵紧张,恍惚间,菩萨好像变成一个男孩钻入她的右腋下,于是,摩耶夫人孕怀了太子悉达多。
数字敦煌截图:夜半逾城
夜半逾城讲的是悉达多太子因为出游四门,看见了生老病死,感到人生无常,决心出家摆脱生老病死,寻找真理。一天夜晚他骑了一匹高头大马,四天王托起马蹄,飞越城墙出了王宫,去到深山里潜心苦修。
【总结】前一个情节表示释迦牟尼降生、也可说是入世,后一个情节表示释迦牟尼脱离人生的初始走向成佛的道路,因此这两个情节最能代表释迦牟尼一生从入世到出世而成道的经历。
莫高窟第328窟(初唐)
莫高窟第328窟是开凿于初唐时期的代表洞窟。此窟窟形平面为正方形,窟顶是覆斗形,中心绘交杵莲花藻井图案,四披绘棋格团花图案;西壁敞口龛内绘塑结合,表现佛、弟子、菩萨,龛顶绘弥勒说法图;南壁北壁及东壁上方均为净土变,东壁下方为西夏时期的八身供养菩萨。
在莫高窟现存的两千多身彩塑中,各个时代保留的雕塑原作有一百四十余身,其余大都经过后代重绘或重塑。第328窟西壁佛龛内的群像,均为唐代原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此窟的参观重点。
328窟西壁佛龛(图片来自网络)
328窟西龛主尊佛像(图片来自网络)
328窟西龛内北侧迦叶像(图片来自网络)
328窟初唐彩塑阿难像(图片来自网络)
【总结】莫高窟第328窟是开凿于初唐时期的代表洞窟。
莫高窟第254窟(北魏)
254窟建于北魏。洞窟位于莫高窟崖面中层,是莫高窟最早的中心塔柱式洞窟。 洞窟前部为人字披顶,人字披南北两端模仿汉式传统木构建筑形式,承托有木质斗拱。在东西两披上浮塑有数条凸起的椽子,椽间饰以手持莲花、忍冬的天人图案。 洞窟后部为平顶,洞窟前部南北壁中段绘有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南壁前部阙形龛下绘制了降魔变,紧邻降魔变的西侧,绘本生故事画萨埵舍身饲虎本生。
254窟中心塔柱式洞窟(图片来自网络)
在古老的印度,三位善良的王子到山间游玩。其中,最小的叫萨埵。一只母虎产下七只虎仔,虚弱至极,无力觅食。王子们想要帮助它们,但老虎只吃新鲜的血肉。情急之中,无处获取,眼看奄奄一息的老虎们都要被饿死,王子们一筹莫展。慈悲的萨埵决心用自己的肉身去拯救老虎们。他支走了两位王兄,俯身躺在老虎面前,可是虚弱的老虎尽然无力下口。萨埵登上山崖,用竹枝刺破喉咙,纵身跳下。老虎们添食了萨埵的血,慢慢有了体力,又将萨埵德肉身分食,终于恢复了生命力。天地都为萨埵德慈悲所震动。萨埵的兄弟感到异常,立刻返回。见到满地骨骸,悲痛不已,扑倒在地。一位大臣洒下清凉的水,使之苏醒。国王与王后闻讯赶来,悲痛欲绝,在母亲怀中的萨埵又幻化为肉身,如同睡着一样安详。大家为萨埵建造了一座白塔,将他的骨骸收入塔内,供奉礼拜,以纪念他的慈悲功德。故事中的萨埵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画中萨埵的舍身奉献正是释迦最终晤道成佛的基石,这个故事蕴含了佛教最重要的精神核心——慈悲与奉献。因此,广为流传。
254窟舍身饲虎图(图片来自网络)
【总结】254窟是莫高窟最早的中心塔柱式洞窟。
莫高窟第112窟(中唐)
第112窟是莫高窟的代表洞窟之一,建于吐蕃统治敦煌的中唐时期。此窟为小型殿堂窟,甬道为宋代重画。
从窟内结构、壁画内容和风格看,此窟应属于从盛唐向吐蕃统治时期的过渡作品,已展示出明显的特点。例如,经变画增多,从大乘净土经变步入一壁多经变,汇集各宗各派经变于一窟。这个不到四平方米的小窟里,容纳了九种经变。这个洞窟的经变,画面不大,内容丰富,结构严密,技艺精湛,是敦煌壁画中的精华。
南壁西侧-金刚经变之反弹琵琶舞特写(图片来自网络)
此窟观无量寿经变中的反弹琵琶伎乐天是莫高窟同类题材中的佼佼者,她反背琵琶,踏足而舞,舞带展卷,节拍鲜明,神情沉着自然。最突出者,双脚拇指翘起似在晃动,以应节拍,这种特殊的舞技,可以看出印度舞蹈留下的影响。
【总结】112窟观无量寿经变中的反弹琵琶伎乐天是莫高窟同类题材中的佼佼者。
本次参观的8个普窟非常经典,3个初唐,1个中唐,2个晚唐,1个盛唐,1个北魏
近日,一则旅游博主拍摄敦煌莫高窟内文物的视频, 引发关注。视频显示,在某旅游博主个人主页,有三个关于敦煌之行介绍的短视频,其中“敦煌之行(二)”视频的43秒到45秒疑似窟内拍摄画面。有网友很气愤,“说了无数遍洞窟内禁止拍照 ,你怎么还拍。”
前言: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新人博主沙州刺史。从今天开始,我将陆续在今日头条发布敦煌历史文化及敦煌学的科普作品,请大家多多关注。本期是策划栏目“敦煌高僧”系列之一,讲述了莫高窟的最初开凿者僧人乐僔的故事。敦煌高僧系列之一:乐僔 公元366年,前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文章,还可点击右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敦煌:一个让每个中国人迷恋的地方,这里充满了各种传奇。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带领的考察团的工作。1908年,伯希和考察团从新疆进入敦
“鹿踏青川,绘典千年。”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壁画记载了千年历史而国漫作品《九色鹿》的原窟壁画也是莫高窟早期艺术品的代表作其洞窟形制与壁画作品充满着多方文明交汇下的独特风格今晚《闪耀吧!中华文明》跟随发起人陈坤和追光伙伴许丹睿一起解谜敦煌莫高
19世纪初,甘肃敦煌藏经洞的发现震惊了世界,那里有自十六国时期到元代等历代的佛教艺术,有无数的经书经卷壁画佛像,这就是世界上现在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圣地——莫高窟。可惜莫高窟藏经洞刚发现不久就被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等西方探险家骗走了大
来源:新华网新华社兰州7月13日电 题:莫高窟治水记——敦煌莫高窟致力防洪和饮水升级换代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坐落在大泉河畔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受大泉河滋养的同时,也不时受大泉河洪水的侵扰。记者近日在莫高窟采访了解到,这里的防洪标准已
【文化丝路】文明的坐标|“文化艺术圣殿”莫高窟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等历代的兴建,共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
【网聚青春的声音】作者:张兆莉(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博士生)4月18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敦煌研究院与腾讯联合打造的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正式上线。“数字藏经洞”以精美的画面、超拟真的场景、沉浸式的互动体验,让广大用户可以“随时随
导读 《CD精读》是我们推出的一档语言学习栏目,选择China Daily报纸中好玩、有趣、热点的文章,邀请专业老师进行精讲。每周一期,干货满满!▲前秦时期,一位德行高超的名僧西游途经敦煌,见千佛闪耀,心有所悟,于是凿下第一个石窟。此后的
高窟第96窟九层楼外景涅槃窟—莫高窟第158窟(中唐)莫高窟第249窟(西魏)莫高窟第45窟 大势至菩萨(盛唐) 中心塔柱窟—莫高窟第254窟 (北魏)南大像窟—莫高窟第130窟(盛唐)莫高窟第257窟《鹿王本生图》(局部)(北魏)莫高窟俗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至今保留着众多洞窟,本系列以高清的图像,记录敦煌莫高窟最经典的壁画与彩塑作品,领略敦煌壁画独到的艺术之美,深入了解敦煌石窟的历史文化与艺术成就。体验敦煌石窟艺术创作者高超的技艺与匠心。传播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
小时候读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感觉玉门关那里既偏僻又荒凉,没想到敦煌这块土地上却孕育出中国文化的独特艺术。敦煌在甘肃与新疆交界之处,是河西走廊最西的一个重要关口。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注定会有不同凡响的经历。从苻秦
走进西北大漠戈壁,在河西走廊的西端,循着高低起伏、绵延不断的鸣沙山东麓望去,就能看到在其崖壁上,所开凿出历经上千年岁月的历史沉淀和沧桑面貌。这里是敦煌莫高窟,是闻名于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曾沉睡着富丽多彩的壁画、惟妙惟肖的泥质彩塑。但在一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