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6 22:11:09 | 浏览:442
敦煌,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东西方文化、各民族文化在这里进行广泛的交流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如今,通过科技助力,2000多公里外的敦煌不再遥远。
近日,敦煌研究院与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联合主办的“数字敦煌展——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在京开幕,全方位呈现敦煌数字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同时展示敦煌的文化艺术之美,是一场“数字技术”与“传统艺术”交相辉映的艺术盛宴。观众可以在这里感受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透过敦煌艺术,了解千百年来中华文明与外来文明交融发展的历史。
观展·亮点
第158窟涅槃像
等比例复制展现卧佛神韵
令人目不暇接的壁画、带有神秘色彩的洞窟……本次展览共展出了25幅高保真数字化壁画复制品、6尊彩塑复制作品,以及莫高窟第3窟、第285窟复制洞窟,还有5件仿制乐器和10余件配套展品。绝大部分展品是首次在北京展出。展区分为“丝路印象”“彩塑卧佛”“壁画专题”“实境洞窟”“乐舞华章”“名家摄影”“数字历程”“互动体验”“观影休闲”“精品文创”等多个展览单元,总面积约1600平方米。
走进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涅槃像,这是来自莫高窟第158窟、建窟于中唐时期的作品。
本次展览等比例复制了著名的敦煌莫高窟第158窟涅槃像,将原长15.8米的彩塑复制为长度约5米的实体彩塑,让参观者能够近距离目睹卧佛的神韵和姿态。
据现场讲解员介绍,莫高窟有两个窟有涅槃像,分别是148窟和158窟,此次展出的涅槃像是同类艺术中的杰出代表。这尊涅槃像是绘、塑结合的产物,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
五台山全景图
由4780张扫描图拼接
漫步在展区内,参观者可以近距离欣赏各类壁画。
本次数字敦煌展策划了设计图案、民俗、尊像、乐舞、建筑等不同专题,精选敦煌莫高窟、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等经典壁画,让人们在北京也能欣赏千里之外的精美石窟壁画。其中,著名的鹿王本生图、五台山全景图、水月观音图、反弹琵琶图等,都是敦煌壁画形象的典型代表,不少作品成为当今文学、舞蹈等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
展区里,一幅超大幅面五台山全景图令人震撼。讲解员介绍,五台山图来自莫高窟第61窟,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如果游客去了原窟,对这幅壁画也不能一睹全貌,只能略窥一二。而此次展出的画面是敦煌研究院用了4780张高清扫描素材拼接而成的数字化成果,所以视觉效果非常震撼。
按原大小复制洞窟
关闭的洞窟得以实景再现
在此次展览中,人们还可以走进按原大小复制的洞窟,身临其境般游览敦煌莫高窟。此次展览展示的敦煌莫高窟第3窟和第285窟,原窟现已不对外开放。
走进展区的洞窟内,参观者被精美的壁画和彩塑所包围,抬头仰望绘满壁画的窟顶,不少人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参观第3窟时,细心的参观者会发现,壁画颜色整体偏淡。对此,讲解员解释道,敦煌莫高窟第3窟是湿壁画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一个病害窟,在壁面上起了一个个小水泡,水泡会集结着颜料层一块脱落。“有专家分析,这个窟用不了多久,所有的壁画内容可能会消失殆尽。这从一方面就反映出数字敦煌的重要意义了,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对敦煌艺术进行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虽然在敦煌莫高窟内,这座洞窟已经不对外开放,但今天通过等比例复制洞窟,可以真实再现洞窟实景,让参观者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石窟当中,感受敦煌艺术的高超境界。
观展·解码
数字化技术还原高清壁画
此次为期三年的数字敦煌展,是敦煌研究院首次在北京举办如此长时间的展览。敦煌壁画内容是如何突破物理空间的限制,来到人们身边的呢?这得益于敦煌研究院创新发展的数字化技术。通过数字扫描技术,可以将敦煌石窟的各种建筑、彩塑、壁画,扫描储存进电脑里面,再进行转换加工,从而得到数字化成果。
人们在本次展览中看到的壁画都是属于二维图像高精度扫描的成果,看到的彩塑都是三维重建、艺术复原和等比例复制的成果。
三维重建呈现精美彩塑
通过数字化技术,敦煌的立体彩塑、洞窟也可以实现复制。敦煌研究院利用彩塑三维扫描数据和3D打印技术,还原了彩塑的神韵。通过对彩塑进行三维重建、艺术复原,高还原度展示精美的敦煌石窟彩塑,让更多的人领略敦煌彩塑静中似动的独特艺术魅力。
同样,借助洞窟三维扫描数据,展览将莫高窟洞窟内容和彩塑制作成全景虚拟漫游节目,借助现场的可穿戴式VR设备,让人们360度全方位感受洞窟空间结构,深度体验彩塑艺术之美。
互动体验感受敦煌魅力
为了筹备此次展览,敦煌研究院经过了多次的场地考察,半年多的精心策划以及创意设计,精选了最具代表性的等比例复制洞窟、丰富的壁画、精美的彩塑,并通过精良的制作,用高科技的手段多彩地呈现此次展览。
展览期间,将邀请敦煌研究院敦煌学研究、文物保护、数字化技术等方面的专家举办专题讲座与交流活动。同时,结合展览内容,数字敦煌展将配套推出打卡留念互动、多媒体节目展映、研学课程体验、文创产品交流等系列内容,向首都观众献上一场可视、可听、可感、可触的敦煌艺术展览。
“希望利用高科技数字化的展示形式,将敦煌文化艺术与北京丰厚的文化基础相结合,借助北京文化交流的优势资源,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以北京为窗口,让敦煌文化进一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部长吴健说。
观展·提示
●地点:
顺义区金航东路3号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
●展期:
2022年6月开展,为期3年
●票价:
成人票138元,学生/老人票89元
6岁以下儿童、现役军人、退役军人、残疾人、医务工作者免费
(原标题:数字技术与传统艺术交相辉映 莫高窟实景亮相京城 重现数字敦煌)
来源:北京晚报
本报记者 马婧
本版图片 本报记者 武亦彬 摄
流程编辑:u008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记者20日从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今年12月至2022年3月31日,兰州、金昌、白银、甘南、定西、临夏、庆阳7个市州将实行全域免费开放,敦煌莫高窟、嘉峪关关城、天水麦积山石窟等7处世界文化遗产均实行门票半价优惠,以吸引游客体验甘肃冬春之美
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非常偶然,1900年,一个杨姓的男子坐在第第16窟的甬道内抽旱烟,当他在北壁上敲打烟袋锅里剩余的烟灰时,听到了一阵空洞的回响,因此怀疑这里藏有一个暗室。他告诉了当时看守莫高窟的一位叫王圆箓的道士。
你有没有想过,若干年后,你准备出发旅行,打开手机--输入目的地,结果却是“查无此地”,会是怎样的感觉?那个本该在地球上熠熠生辉的地方,经过岁月和人类活动的打磨,变成了尘土,“消亡”这个词,就让人太过沉痛了。莫高窟,或许终究逃不过这样的命运。
什么样的洞窟会被选为特窟呢?特窟不一定比普窟美,但特窟一般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研究价值,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也较为丰富,因此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但是特别提醒,特窟的费用是一个窟一个窟的收费,一般费用在150-200元。出行前打电话咨询。因为特
敦煌莫高窟 作者拍摄莫高窟小牌坊前用手机APP可与九色鹿互动 作者拍摄一进莫高窟,几乎每个洞窟里都会响起游客此起彼伏的声音:“飞天在哪儿啊?”“这是飞天。”“飞天在这儿!”人们总在重复着一个高频词汇——飞天。莫高窟第112窟 《反弹琵琶乐舞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至今保留着众多洞窟,本系列以高清的图像,记录敦煌莫高窟最经典的壁画与彩塑作品,领略敦煌壁画独到的艺术之美,深入了解敦煌石窟的历史文化与艺术成就。体验敦煌石窟艺术创作者高超的技艺与匠心。传播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断崖和周边荒远自然,犹如世外仙境。莫高窟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姜亮夫先生曾说:“整个人类的历史都在敦煌,它为什么不至贵?”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关于“莫高窟”你可能不知道
莫高窟始建于东晋末的前秦时期,历史悠久,往后南北朝时期发展较快,唐朝达鼎盛。唐后历代均无更多建造,以维护修缮为主。清末发现的藏经洞有大量历史珍贵文物,不幸的是,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流散海外,外略内毁,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莫高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据唐朝《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
作者:刘睿(《中华遗产》编辑部内容总监;安洋(编辑)公元366年,乐僔开始开凿莫高窟的第一个洞窟。此后的1500多年里,莫高窟身处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地,融合了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直至几乎被世人所遗忘。从1900年6